历经七年研发,搭载12颗摄像头与两颗自研芯片,精确的眼动与手指操控,苹果“堆料”出一款被公认为当下技术最先进的头显。但高定价、重量和待机时长等等问题,又让其难以担起“iPhone般划时代产品”的称号。就在近期,Vision Pro还被曝出预期销量下调的消息。
作为行业参与者,AR/VR创业者们如何看待这个强大的竞争对手?上游的AR/VR内容供应方又将如何投入?与行业玩家们聊了聊。
苹果拉高了门槛,但还称不上“威胁”
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VR从业者们都面临一种尴尬境地——元宇宙概念火热、大厂设备热销,行业里似乎永远都有利好消息,但绝大部分创业公司仍然挣扎在生存线上。市场上始终没有出现有强大引流能力的产品,投资人们也早已失去耐心,把目光转移到了AI赛场。
苹果的入局,为VR行业重新夺回了关注度。不少接受采访的企业告诉,投资人又开始积极询问起产品动态。
单就产品来看,AR创业公司影目科技联合创始人吕一飞认为,“苹果为了满足用户体验做了不少牺牲。”例如VisionPro仍然选择了带线及外置电源的设计,形态也较为厚重,不适宜长时间和出行佩戴。而用户获得的是更自然的交互方式和更沉浸的观看感受,“做了取舍,这个风格很苹果。”吕一飞说。
在他看来,现阶段的苹果头显仍然处在过渡阶段,“先将东西堆出来,再做减法”,最终目标是无线轻便一体式眼镜。这与影目科技“做加法”的路径不同,其Nimo AR眼镜主打无线轻便,出门时也可佩戴使用。
当前AR/VR行业存在多种形态与技术方案,厂商需要在显示效果、重量以及成本中进行抉择。而苹果采用了具有突破意义的硬件,例如Micro OLED+pancake的光学显示方案。Micro OLED具有轻薄、耗电低、发光效率高的优点,但成本相较于主流成熟的LCD屏要高很多。也因此,Vision Pro不仅是业内首个采用Micro OLED的产品,也是首个实现单目4K双目8K的头显。
苹果无疑给同行树立了高标杆,一些技术或被淘汰加速,“可能要革掉PC的命,以及很多VR乃至BB方案的AR眼镜的命。”吕一飞说。BB方案是指Birdbath光学方案,它是AR眼镜主流方案之一,但光波导方案技术壁垒与优势更突出,正在成为渗透率更高的选择。
另一家AR创业公司雷鸟创新CEO李宏伟则表示,苹果在人机交互、舒适的设备外观上的创新值得同行学习。
VR品牌NOLO创始人兼CEO张道宁也认同苹果头显拉高了进入行业的硬件门槛。他对强调,苹果把从Macbook搬来的M2芯片与R1芯片组成了业内难以比肩的性能标杆。接下来,业内也会把更多期待寄托在高通身上,关注下一代XR芯片是否具有与M2+R1相较的实力,这也决定了苹果能否长期在行业内一家独大。
但要说Vision Pro的发布是行业的“iPhone时刻”,显然还为时过早。
“准确地说,现在像是‘iPhone 1时刻’,而非真正定义了智能手机的iPhone 4。”张道宁对表示,这是一款在配置上吊打现有设备,并且拥有足够创新力的产品,但还没人敢肯定地说,短期内它会在出货量上达到一个很大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