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厂积压货源找谁做好,为什么有人说今年工厂都不太忙?
还是让我这个在制造业干了近14年的资深老员工聊聊这个话题吧!
全球最大的代工工厂!大陆员工百万!
其实我并不认同这种说法!恰恰相反,我个人的感受是今年的工厂都很忙, 因为上年疫情的影响,我国的制造业确实是受到了一些影响的,但现在已经过去一年了,影响已经很小了,当然这也要看是什么企业了,如果说是外贸的企业以出口导向性为主要业务的话,我敢说99%的企业订单量都很多,如果大家看新闻的话就知道,今年我国的外贸出口前两个月增长近50%,我们缺的不是订单,反而受限的是运输工具和制造的人力,比如集装箱,从2020年下半年以来,集装箱的价格翻了有3倍还多,简直是一箱难求!生产集装箱的企业更是为了招焊工都把学徒的工资都提到6000-8000了,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从国外拉回来的集装箱还没下船就被抢购一空,可想而知集装箱有多短缺!
其实最让工厂头痛的还是招人困难!东莞为了招人竟然出现工人选老板的现象!所以今年大的背景是好的,这也变相带动了人员的流动,因为大家都知道今年上半年好找工作而且工资也相对比往年要高,所以今年跳槽的人也是最多的。
就拿我所在的工厂来说吧,我所在的课年前有近50人,年后截止2月底就离职走了有近20个人,原因也很简单,对现在的工资待遇不满意,外面又好找工作!今年前两个月我们厂创下了建厂以来离职最多的记录,相信后面两个月这个记录还会被突破!所以这也逼着工厂提高员工的工资待遇,不然就别想招来人!
笔者建议大家有想换工作的尽量在上半年赶紧找工作,相对来说找到自己满意的待遇的工作几率还是比往年大很多,预计下半年都基本稳定了可供选着的工种和好的岗位就少了,自己满意的工作就不好找了……!关注我了解更多制造业工厂信息,谢谢!
想卖女装去哪里进货?
聊城的朋友你好!在咱们山东,就有一个北方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即墨服装批发市场。可能你初接触服装行业还不了解,即墨服装市场是江北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也是同类市场发展的龙头,走在了全国前列。市场辐射范围包括山西、河南、河北、陕西、内蒙、新疆、青海、江苏、东北三省和山东半岛等地区。
位于青岛即墨区鹤山路西头的中国即墨服装市场占地2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5万平方米。共设商铺6732个,停车位1500多个,是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整个市场分ABCDE五个楼座,每个楼座各有3层。
其中A区是外贸区,主营即墨地区外贸加工厂的品牌原单、尾单。即墨是针织名城,大大小小的服装加工厂遍布市里,很多工厂是国内外各大品牌的代加工厂,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得外贸服饰品类丰富。
B区是男装批发区,一楼价格较低,二楼三楼价格较高,质量明显比一楼好。
C区D区是潮流女装区,同样一楼价格较低,二楼三楼价格较高,质量明显比一楼质量好。我们店就在D区二楼。
E区是童装区,与其他区域一样,二楼三楼价格高,质量好。
现在整个市场经营商户5000余家,品牌经营商户4000余家,直接从业人员4万余人。而且形成了以服装市场为龙头,以布匹、服装辅料、小商品城等沿鹤山路的综合专业批发市场。
即墨每日通作答。
一楼的商铺
一楼的商铺
女装一楼批发区
我们的店,二楼区
有没有一手好货源推荐?
2020年,受疫情的影响,很多小型公司都会受到冲击,为了降低成本,不得不将实体办公转到线上办公,以更好的姿态生存下去。
说到淘宝电商,相信很多80、90后都很熟悉,淘宝的产生带动一部分80、90在淘宝上创业,第一批淘宝创业者已经走上事业的巅峰,淘宝电商辉煌的岁月是在2007年到2010年之间,不过也有后起之秀。
要做淘宝电商首先要解决的货源问题以及运营的成本,说到货源,很多人会想到阿里巴巴批发网,但是现在是2020年的电商环境.,找货源主要还是要往物美价廉的方向去寻找,因为消费者都是有贪图便宜的心理,恨不得商家送给他们…
我个人觉得,在阿里巴巴批发网找货源的价格控制在十元钱左右,加上运费,售价在20元以内,以先吸引淘宝上的流量为主,其次才是寻找赚钱的产品,说白了就是把店铺的基础打牢固,不可以一口吃个大胖子,做淘宝电商要熬得住,学的东西非常多而且杂。
我有几个产品可以推荐给准备在淘宝、闲鱼、拼多多等平台上创业的未来成功人士们,热水器上的花洒;小炒锅小台灯瑜伽垫等,这几个产品都是比较适合刚开始准备创业的人寻找的货源,因为拿货价都控制在十元以内,阿里巴巴很多一件代发,免去了囤货的风险。
预祝大家创业成功,在此感谢大家对我的评论。
有没有货源跟建议啊?
给大家两个建议美食地摊和义乌小商品地摊。 一、我用两次餐饮失败的经验和实地考察地摊项目的情况,给大家分析一下。其实做地摊生意,往往要比干实体店生意划算得多,我觉得想摆地摊,最好倾向于美食系列。推荐以烤面筋,烤牛羊肉串,素菜串,羊蹄,猪蹄之类为主。
1、我的饭店。当初房租是一个月400块钱,电费100块钱,一个月用4罐煤气560块钱,再加上其他费用,一个月总花销是1200元。 2、地摊情况。摊位费一个月400块钱,电费50块钱,一个月煤气两罐280块钱,三轮车加油100块钱,一个月总花销900元。
1、饭店利润。早上9点开门到晚上12点关门,光买面食的话,一天累死累活,也就挣400-500元。再随便来一两桌喝酒的客人,毛收入有1000多块钱的话。利润连一半也达不到。也就净赚400多块钱,而且不是每天都有的。 2、地摊利润。下午4点起摊到晚上12点回家,根据实地了解,最少的一次买950块钱,剩下的平均都在1300-1400块钱左右。而且利润都在一半以上,每天净赚500多块钱。这种情况天天如此。
所以我建议做美食地摊,1、找人多的地方,(如,夜市摊位,学校门口,步行街,广场等)。2、烤面筋主要是调料,最好请生意好的烤面筋师傅教你一下,(注明:不在他们本地卖) 。3、烤面筋可以找专门制作面筋的人发货,是很便宜的,我们这里都是从西安发货的。4、除了面筋,再带一些烤素串,烤牛羊肉,猪蹄羊蹄都可以。这些东西就在当地菜市场拿,(注明:我是摆摊的,让他们按照最低价给你) 。
二、小商品地摊,首先我不建议在网上拿货,最好是自己先去一趟义乌,什么都说好以后,让商家给你快递。这样做可以拿到最低的货价,把利润加到70%。 这个生意也最简单,只要交个市场摊位费,给地上铺一张布,就可以开始了。这种小商品能买的东西太多,(推荐:以生活实用品为主)。
下面就把义乌小商品的拿货价和市场售价告诉大家。1.大号垃圾桶定货价1.5元,市场售价8元左右。2.牙膏定货价1.2元,市场售价10元左右。3.墨镜订货价1.35元,市场售价15元左右。4.鞋垫订货价1元,市场售价5元左右。5.抽纸订货价1.4元,市场售价5元左右。6.数据线订货价1.3元,市场售价10元左右。7.扎啤杯订货价1.5元,市场售价10元左右。8.20支中性笔订货价1.2元,市场价售价7元左右。9.80抽湿巾定价1.4元,市场售价7元左右。10.长筒袜子订货价1元,市场售价5元左右。11.五寸桃花碗订货价1.4元,市场售价7元左右。12.儿童水瓶订货价1.35元,市场售价10元左右。13.洗菜篮订货价1.3元,市场售价5元左右。14.螺丝刀订货价1.35元,市场售价10元左右。15.大号高脚杯订货价1.5元,市场售价15元左右。16.女士发爪订货价1.25元,市场售价10元左右。17.头绳订货价1.2元,市场售价5元左右。18.巴士洗手液订货价1.45元,市场售价10元左右。19.十双装筷子订货价1.2元,市场售价7元左右。
小商品价位这样一发,大家是不是一目了然了。再告诉大家一个小道消息,我一个朋友摆地摊卖小商品,最多一天卖了3000块钱,其余的就不太固定。最后总结:1、美食地摊稍微有点累人,但是收入稳定,还可观。2、小商品地摊轻松,但是收入忽高忽低,不太稳定。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以后防护用品会积压吗?
依目前一些企业转产生产口罩和消毒液的情况来看,以后防护用品形成积压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当然若转产企业一哄而上,那是会形成防护用品积压的。
此次疫情转产生产防护用品企业的特点
1、转产的背景
自疫情爆发以来,因防控程度的升级,说明了疫情的严重性。特别是“武汉封城”,这可是新中国第一次这样做,突发疫情使防控隔离的防护物资消耗量急剧增加,全国14亿人,一只口罩一般只用4小时,这个预期量得有多大?又正处春节期间,存量生产防护用口的企业根本满足不了抗“疫”的需要。
全民抗疫,捐赠在行动,各界人士和友好国家都在援助!
比亚迪、广汽集团、富士康、通用五陵等企业站出来了,快速建生产线生产口罩、消毒液、防护服等,急抗疫一线之所急。
2、转产生产是以捐赠为出发点,体现了中国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以比亚迪为例,2月8日提出计划,2月17日量产,速度之快,效率之高,让我们百姓叹服啊。口罩产能500万只/天,消毒液产能5万瓶/天,全部捐赠给抗疫一线使用。
这些企业以实业抗疫,积极跨界生产紧缺医疗防护物资,他们的行动向社会表达了自已的态度。通过企业自身拥有的技术团队,深厚的自动化生产经验,以及高效的整合资源能力,在短时间实现转产需求,破解抗击疫情面临的难题。
这些临时转产生产的企业,有个共同特点就是经济实力雄厚,出发点是捐赠,而不是谋利图利。正如比亚迪表态那样,“疫情过后,防护产品会以平价供应市场”。
综合上述多维因素,可以看出转产的这些企业(不包括设立),凭借自身优势资源,解困全国民众危情,捐赠、捐赠、捐赠……
疫情过后,防护用品不会积压
之所以说转产生产防护用品的企业,在非疫情期间的话,相当于会冲击原来市场的存量企业,这也是有道理的。因突发情况,那就另当别论了,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转产生产的这些企业,是以损赠为出发点,相当于在疫情期间捐款一样,只不过这些企业是捐实业物资,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也可以这样理解,疫情过后,投入的这些设备物资当成已捐赠物资,可以从市场生产退出来,还防护用品市场原有存量企业生态。这就是为什么转产生产的企业都是一些经济实力较雄厚的企业,他们表达的是社会责任。
2、国家对防护用品增产增供出台了专项扶持政策:
国家发改委在2月9日会同财政部和工信部印发了《关于发挥政府储备作用 支持应对疫情紧缺物资增产增供的通知》,明确将符合条件的重点医疗防护物资品种增列储备物资目录,对企业多生产的重点医疗防护物资,全部由政府兜底采购收储。《通知》同时提出,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鼓励企业对扩大的产能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和市场需求进行转产,对转型生产企业保留适当产能,并鼓励地方政府研究出台一定期限内予以支持的政策措施。因此,请相关企业放下包袱、全力以赴开足马力生产。
可以看出,抗疫如同战备一样。对于转产“兼职”生产防护用品的企业,同样有政策为其护航。
3、新华社北京2月15日发文:着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强调: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涉及法治、防控、救治、保险、救助、应急管理等。
这又是一个长效管理机制,意味着防护用品将会成为战略物资,进入国家收储目录提供了保障。因此,转产兼职生产的企业,疫情过后,可再转产或减产都可以获得发展。
总之,在此次重大疫情面前,转产生产防护用品的企业,贡献了他的力量,体现了全民抗疫无私奉献的社会责任感。医用防护用品的使用,并不仅仅限于此次疫情,还有其他灾害也是可以用的,通过此次疫情会大大提高国民防护意识,防护用品有市场……
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