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8月15日电 (记者 缪超)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等美誉的云南,近年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绿色生态成为“主色调”。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网”
中国的亚洲象仅分布在云南。经过多年努力,中国亚洲象种群数量稳定增长,分布范围不断扩大。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过去30年间,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由150头左右增长至300多头;分布区由20世纪90年代的2个州(市)、3个县(市、区)、14个乡镇,扩大到2020年的3个州(市)、11个县(市、区)、61个乡镇。
近年来,云南实施栖息地生境保护与恢复,在自然保护区内外选择适宜林区,改造修复亚洲象栖息地超1.2万亩,为亚洲象提供适宜稳定的栖息场所。
图为野生亚洲象在云南普洱康平镇活动。记者 李嘉娴 摄改造修复亚洲象栖息地,仅是云南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的其中一项。
截至2023年底,云南共划建自然保护地333处,总面积546.37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4.26%,有效保护了全省重要生态系统、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和最精华的自然遗产,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初步形成。
同样截至2023年底,云南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42种、陆生野生动物386种,分别占全国的48.01%、56.27%,综合保护率为84.91%。3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脱离灭绝威胁。多处湿地新记录到彩鹮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莼菜、野菱、海菜花等重点保护植物分布范围逐渐扩大,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明显。
绿色发展的“新动能”
万里长江,滚滚东流,江水奔腾,机组飞旋。不久前,在长江上游金沙江,装机容量世界第二的白鹤滩水电站首批单机容量百万千瓦机组正式投产发电三周年。
三峡集团长江电力白鹤滩电厂高级工程师王斌介绍,白鹤滩水电站进入了平稳运行周期,其所在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的发电、防洪、航运等综合效益凸显。
图为白鹤滩水电站。记者 李嘉娴 摄当前,云南水电装机累计达到8270万千瓦,全省清洁能源装机容量逾1.2亿千瓦,占比超90%。
云南是绿色能源资源大省,绿色能源可开发总量2亿千瓦,约占全国的20%。近年来,全省风电光伏开发全面提速。2023年,云南完成能源投资超1500亿元,同比增长14.7%。能源产业跃升为云南第一大支柱产业,澎湃的“绿电”正成为云南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最有力支撑。
云南持续发挥绿色能源优势,吸引一流的铝、硅企业等市场主体入滇,带动延长产业链的加工制造、配套原辅料、耗材等向云南转移。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云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云南工业“新三样”——绿色铝、硅光伏和新能源电池增长势头强劲,对规上工业增速贡献率合计达45%,成为云南绿色发展的新动能。
绿色低碳的“新生活”
今年,一款名为“碳汇春城”的微信小程序在云南昆明火爆,市民争相参与小程序里的有奖问答、集章、打卡等活动,赢取环保纪念杯,持此杯可在昆明多家饮品店消费享受优惠。短短6个月时间,活动吸引3万人参与。
昆明市民李佳旭是一名骑行爱好者,她通过参加有奖问答活动学习到更多绿色出行知识,“步行或骑行有益身体健康的同时,平均每分钟可减少0.03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
在曲靖宣威,热闹的心水公园里,孩童们追逐嬉戏,情侣们携手漫步,老人们以莲为伴……在这宁静的公园地下,一座现代化的污水处理厂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行。
图为宣威心水公园,在公园地下有座现代化的污水处理厂。张鹏 摄该污水处理厂建设管理运营方中铁建生态环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唐志强告诉记者,“为减少污水处理对环境影响,节约城市土地资源,给居民更好的生活休闲体验,我们大胆采用了领先的地埋式设计,引进了先进的曝气系统以及控制管理运行系统。”
在心水公园附近,矗立着一座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置中心。经过处置的餐厨垃圾通过厌氧发酵后有效“瘦身”75%,每吨可产生70至80立方米沼气,并提取3%至4%的毛油脂,供给生物柴油生产企业,变为可再生清洁能源,有效降低二氧化碳和PM2.5的排放。目前,该处置中心在满负荷运行下每年可处理36500吨厨余垃圾。
如今云南人的生活与绿色同行,更着眼于未来。云南已启动5个学段的生态文明教育读本编撰工作,支持各学校因地制宜开好生态文明教育校本课程,鼓励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开发低碳生活有关课程,不断增强学生建设生态家园、美丽云南的意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