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省政府网站
点石成纸 向新而生
——看河北中科华胜公司如何绝境重生
□记者 信贺宁 张荣鹏 赵博轩
石头也能造纸?没错!在石家庄市井陉矿区,一家有着十几年发展历史的传统焦化厂与北京中科院合作,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石头造纸”生产线。
从安于现状到突破自我,从踌躇不前到寻求合作,从屡屡碰壁到越挫越勇,仅用不到一年时间,这家传统焦化厂便完成了一次漂亮的绝境重生,转型成一个具有全新生命力的新材料企业——河北中科华胜新材料有限公司。
摸索
“东跑西颠,寻找方向”
2018年11月,老厂正式关停。作为领头人的范拴虎一度陷入迷茫和焦虑中:厂子停了,全厂千余名职工有政府安置保障。可安置之外,企业的出路在哪里?
不能在原地打转儿,必须要另辟蹊径!
2019年初,范拴虎带领原厂7名骨干员工组成了一支工作专班,任务只有一个——找到适合发展的新项目,完成企业自身的新旧动能转换。
决心一下,大家的精气神儿也来了。可对这个平均年龄超过40岁、说不上“正规军”的工作专班来说,离开自己熟悉的领域,寻找新项目落地,谈何容易?
“找过设计院、大型企业,东跑西颠的,没有什么方向。”专班成员杨新廷回忆,最初的两个月,他们根据以前积累的人脉和经验找到了10多个新项目,但这些项目都离不开传统的化工、钢铁等行业。
选来选去,不满意;挑来挑去,还是不满意。
“要转就彻底转,摆脱自身局限性,上有前瞻性、科技性、环保性的新项目。”在一步步摸索中,专班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
为了进一步拓宽思路,专班开始着力寻求与知名科研院校的合作。一次偶然机会,与中科院建立了联系。
碰撞
“优中选优,找出最合适的那一个”
一方急于确定绿色转型的方向,一方在为科技成果寻找合适企业落地。
经过多次对接交流、实地考察,中科院提出了20多个科技赋能、绿色环保的新项目,这为踌躇中的专班打开了全新视野。
“每个项目都让人眼前一亮,但还是要优中选优,找出最合适的那一个。”杨新廷说,专班成员一致认为,要结合河北省产业政策、井陉矿区特殊区位和资源优势,从可能落地的项目里做选择。
又是一番交流和碰撞,最终,年产6000吨无机新材料示范生产线项目脱颖而出。原因主要有两个:既是绿色环保的高科技项目,又能在井陉矿区就地取材。
杨新廷介绍,该项目是将碳酸钙含量高的石头研磨成细粉状,与少量高分子材料混合,经过高温熔融、流延、拉伸、定型等特殊工艺生产出绿色环保新型纸张。可以通俗理解为“石头造纸”,整个过程不消耗木材,不使用任何燃料,水是可循环利用的。
随即,双方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签订了合作协议,由中科院负责定向设计工艺和产线、定制设备,并开展技术指导和定期培训。2019年底,“石头造纸”产线正式落地生产。
至此,距离专班成立仅仅过去不到一年时间。
再搏一次
“不干,就真的老了”
走进中科华胜现代化生产车间,处处干净整洁,一个“新起点·新跨越”的标识格外醒目。
“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新起点,再不干,我们就真的老了。”杨新廷满怀信心。眼前,一卷卷洁白柔韧的环保纸张陆续下线,不日将销往北京、广州、杭州等地。
凭借良好的印刷性能,又兼具防水、防潮、防蛀、耐折、耐撕、耐油、无毒、无味、无污染等优点于一身,这些纸张可以成为广告纸、壁纸、包装袋、包装盒等的基础材料,市场前景广阔。
项目落地了、销路打开了、信心更强了。如今的中科华胜体量虽不大,却涌动着创造美好未来的力量。
“看似简单的一条生产线,已自主申请5项国家专利。”范拴虎说,接下来,该公司将与中科院等更多京津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加大自身研发队伍培养,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此外,计划投资3亿元建设原料区、基材生产区、制品生产区、多功能区、仓储物流区和研发中心,形成涵盖多领域的“五区一中心”产业集群,打造中科院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和新材料、新产品、新装备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