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蔡襄是奸臣吗?

蔡襄字君谟,福建仙游并睁枫亭人。宋大中祥符五年,蔡襄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家。蔡襄的父母亲虽是农民,却是比较有文化,在教孩子读书识字同时给蔡襄灌输儒家思想。蔡襄的家在卧牛山下,门前有一株高大的松树,母亲常常指着挺拔的松树启发蔡襄,要他学习青松的高风亮节,从小用功读书,长大后报国为民。蔡襄童年时曾经到惠安随外祖父卢仁读书。卢仁青年时代专攻经史,能写一手好文章,参加过几次进士考试不中,就在家乡以教书为生。卢仁教学方法灵活,善于启发,极大激发了蔡襄独立思考的能力。  仁宗天圣七年(公元1019),蔡襄十八岁,参加开封府乡试,得第一名。第二年,蔡襄登进士甲科,名动京师,出任漳州军事判官。之后蔡襄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枢密院直学士、龙图阁直学士和端明殿学士等官职,还在福州、泉州、开封和杭州等地出任过郡守。瞎罩  蔡襄与范仲淹、欧阳修一起推行“庆历新政”,主张政治改革,启用革新人物。宋仁宗时,吕夷简当宰相,独断专行。宋仁宗对他言听计从,文武百官更是争相依附吕夷简。吏部员外郎范仲淹向皇帝进言,指出吕夷简以权谋私、任人唯亲。范仲淹就被贬到饶州。集贤校理余靖和馆阁校勘尹洙先后为范仲淹辩护同时被贬。  馆阁校勘欧阳修写信给高若纳,谴责他不但不为范仲淹辩护,反而迎合吕夷简。高若纳非常生气,欧阳修也被贬。一时间,朝廷奸臣群起攻击忠正贤臣为“朋党”。范仲淹离开京师时,竟然无亲友敢相送。当时任馆阁校勘的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赞扬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刚直不阿抨击高若讷趋炎附势。这首诗当时传抄天下。  蔡襄出任谏官时,不畏权贵,曾经上疏弹劾吕夷简八大罪状,请求罢黜吕夷简。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蔡襄还向皇帝推荐范仲淹、余靖、欧阳修、韩琦等人才。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发生了严重的旱灾、虫灾,民不聊生,蔡襄上疏直接批评仁宗过失,劝告皇帝应该在自己的位置上承担责任。“庆历新政”期间,蔡襄根据当时形势,在政治改革、官吏选择、治兵用兵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可行的建议。  蔡襄出身农家,重视以民为本。在地方当官时,蔡襄同情民间疾苦,注意为人民办实事。福州又称“榕城”,就是因为当年蔡襄发动人民在福州广泛种植榕树。在两度任福州郡守期间,蔡襄依靠人民群众,修了许多塘、渠、浦、河,使城内河渠网络成为系统,对灌溉农田、水路运输、净化环境、增加水产收入等方面起了很大促进作用。  庆历四年(1044),福州一带旱情严重,蔡襄一方面奏请减免福州人民税收,一方面发动群众修“古五塘”,用来灌溉农田。五塘在东湖,位于福州城的东北部,周围约有23里,是晋代严高任太守筑建新城时,与西湖同时开凿的。随着时间推移,东湖慢慢堵塞,数十里溪水无处可流,下雨就出水灾,无雨就出旱灾。蔡襄重新在东湖恢复古五塘,使大片农田受益,这件事情一直为后人纪念。  蔡襄发动疏导了原有的福州城内河道,自清水堰起至利涉桥、清泰桥,经开元寺至东康门桥。这一城内河渠网络系统一直保持了900余年,促进了福州城历史的繁荣和发展。  蔡襄下令各县在道路两旁植树造林,从大义渡夹道到泉州、漳州,总共七百多里,用来保护道路。当时民间流传一首歌谣:“夹道松,夹道松,问谁栽,我蔡公。行人六月不知暑,千古万古摇清风。”为了取缔巫医害民,蔡襄选拔了一批青年学习医术,来为百姓治病。  为了纠正当时儒生沉溺雕琢文章的积弊,蔡襄聘请宿儒周希孟、郑穆、陈烈等人,教授“明理尽性”的道学。还亲自到学舍执经讲授。嘉祐三年(1058年),蔡襄到泉州做太守。蔡襄在泉州主持建造洛阳桥(又名万安桥),并亲自撰书《万安桥记》。洛阳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蔡襄主持洛阳桥修建以磨蔽闹后,南北交通就贯通了。洛阳桥在世界桥梁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洛阳桥对泉州的兴起和发展作用也是非常大的。洛阳桥建成以后,朝廷就接受户部尚书李常的建议泉州增设市舶司,就相当于现在的海关。泉州就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成为东方第一大港。  嘉祐五年(1060年),蔡襄回到开封,出任翰林院学士,主管财政。治平二年(1065年),蔡襄又到杭州做地方官。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病死在仙游县家中,享年五十六岁。南宋初,追谥蔡襄为“忠惠”。蔡襄作品有《端明集》,又称《蔡忠惠集》,传世。1999年,福建人民出版社校勘出版《蔡襄全集》。书法史上论到宋代书法,有“苏、黄、米、蔡”四家的说法。四人中,前三人分别指苏东坡、黄庭坚和米芾。从书法风格上看四人自成一格,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苏东坡、黄庭坚和米芾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蔡襄是宋代书法发展上不可缺少的关键人物。蔡襄以自身完备的书法成就,为晋唐法度与宋人的意趣之间搭建了一座技巧的桥梁,承前启后。  蔡襄的书法在书法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晋尚韵,晋代的书法崇尚气韵。唐尚法,唐代的书法讲究法度。宋尚意,宋代的书法崇尚意趣。那么蔡襄的书法在继承前人书法艺术的基础上,又具有宋人书法的特点。就是说既重视传统又有创新。蔡襄在书法上是博采众家之长。书法的创新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的创新。他的书法有气韵,讲究法度。他是从唐代到宋代的一个过渡。  蔡襄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展开蔡襄书法作品,突然感觉有一阵春风吹面,让人充满温暖。蔡襄写字如行云流水,收放合度,得心应手,极尽自然。蔡襄的字“容德兼备”。在书法中蔡襄写出了自己的性情与气节。蔡襄书法在他在世时就受人推崇备至,极负盛名。苏东坡认为蔡襄的字“心手相应,变态无穷”,有翔龙舞凤之势,是宋朝第一。  欧阳修认为蔡襄书法独步当世,又谦让不肯当书法盟主。宋仁宗尤其喜爱蔡襄书法,曾下诏命令蔡襄书写御制元舅陇西王碑文和迩英阁御撰碑文。由于他颇自惜,不随便为人书写,所以传世作品比较少。蔡襄书法墨迹多为尺牍诗翰。蔡襄传世的墨迹有《谢赐御书诗》,碑刻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及福州鼓山灵源洞楷书“忘归石、”“国师岩”等。  蔡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前人在评论蔡襄书法时,都认为它“形似晋唐”。他的行书《澄心堂纸尺犊》可以看作是蔡襄传世墨迹中最典型、最遵循晋唐风格的代表作品。信札上署有“癸卯”年,蔡襄当时五十二岁,正是他晚年崇尚端重风格的代表作。  楷书进入宋代以后,蔡襄应是宋代楷书的第一人。《昼锦堂记》宽博大度,是蔡襄大字楷书的代表作品。这副作品是蔡襄为韩琦书写的。为了表示对韩琦的敬重,蔡襄在创作过程中别出心裁,每字单独写上几十遍,选择其最佳的字进行拼合,所以《昼锦堂记》又称“百衲碑”。把一幅完整的作品拆开来写,无论字间的呼应,还是章法的连贯都会受到破坏,所以《昼锦堂记》是得失参半的。单个字是完美的,整体的排布上却存有顾盼失神的缺点。  古人说: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蔡襄的一生可以用“立德、立功、立言”来概括,书法可以说是属于“立言”。蔡襄作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世人推崇更多的往往是他的书法造诣,却经常忽略了蔡襄的其它方面。蔡襄所著《荔枝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果艺栽培学专著。《荔枝谱》详细记载了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地的荔枝品种,主要对福建的三十二个品种进行比较鉴别,对荔枝的栽培做了具体论述。  蔡襄对品茶、鉴茶很有研究,是一位爱茶如命的茶博士。蔡襄写字时必须以茶为伴。蔡襄对福建茶业有过重要贡献,可以称得上是茶学家。蔡襄的《茶录》以记述茶事为基础,分上下两篇。《茶录》最早记述制作小龙团参入香料的情况,提出了品评茶叶色、香、味的内容,介绍了品饮茶叶的方法。《茶录》是陆羽《茶经》之后最有影响的论茶专著,是论述宋代茶文化的名著,被译成英文、法文,传播国外。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