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究竟是通用号还是行业好

今年以来,中国大模型行业爆炸式发展,短短半年时间,就有超过80个大模型产品被发布,即将进入“百模时代”。

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通用大模型,这一现象,只要走进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厅,就会得到最直观的感受。大量公司都展示了自己的通用大模型产品,但仅就观众的直观感受而言,A公司的大模型和B公司的看不出有多大区别。

另外,众所周知,还有一大批大模型产品正在孕育当中。由此,便产生了一种可能性。既然都基于通用场景进行研发,如此多的通用大模型未来会否形成冗余?而冗余必然会带来行业的同质化竞争,并引发低毛利,甚至是负毛利。

针对《最话》的这个问题,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云智能负责人、优图实验室负责人吴运声却相对乐观,他认为,现在是大模型发展的早期阶段,“只有在不同的领域里面,有更多的资源加入进来,才会尝试不同的可能性,然后在一个时间点到了,出来不一样的东西。”

不过,尽管吴运声认为,不必为通用大模型的未来感到担忧,同时他也强调不必将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对立起来。6月19日,腾讯云首次正式公布行业大模型研发进展,并发布了面向 B 端客户的腾讯云 MaaS(Model-as-a-service,模型即服务)服务解决方案。

而不同于其他厂商,腾讯云所公布的正是一系列的行业大模型,并非一个基础的通用大模型。包括金融、政府、文旅、传媒、教育等。基于这些基础模型,腾讯云的客户可以加入自己的场景数据,就可以生成契合自身业务需要的“专属模型”。

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曾介绍,腾讯云MaaS是基于TI平台打造的行业精选模型商店,能够提供超过50个解决方案。与此同时,除了提供基础的行业模型,数据方面,腾讯云也推出了基于腾讯云TI 平台的行业大模型精调解决方案。

尽管在大模型方面已经进行了全栈布局,但在通用或行业大模型的路线选择上,腾讯率先选择了后者。

其实,关于这种路线选择,今年5月的一季度财报会上,马化腾已经定调,他表示“关键还是要把底层的算法、算力和数据扎扎实实做好——更关键的是场景落地”。

“通用大模型现阶段在面对具体行业的问题上不一定能彻底地解决问题。”在上述交流活动中,吴运声表示,而腾讯“专注于落地实际的问题,希望在每个特定场景里100%解决客户的问题,而不是找100个产品解决70%到80%的问题。”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