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如何读《隐之书》?

老实说,《隐之书》的开篇并不吸引人往下读,生僻,晦涩,味如嚼蜡,大量隐喻的诗歌的引用和复杂的文学背景充斥着,完全冲淡了小说应有的故事性。然而,耐住性子读下去,读到后一半的时候,竟发现已渐入佳境,且不由得被它摄住而不能自拔,直至已隐约可猜到的结局。  对于将这部书与《百年孤独》相提并论,应该是从其文学价值上,二者的风格、内容等等其实毫不相干。《隐之书》没有魔幻,却也没有《百年孤独》的趣味;它甚至没有《尤利西斯》亲切,尽管它没有意识流。它有的是正统文学的卖弄,夹杂些许几近窥淫的好奇。  书中的人物在探索前辈文学大师的真实生平过程中,逐渐贴近自己所崇拜的灵魂,同时也在迷失与惶惑中逐渐找到自我,找到自我的价值,找到自我存在的意义,甚至找到自己创作的源泉。我一直对《隐之书》的书名不甚理解,它的原名是Possession,我以为翻译为《着迷》应该更为贴切。  如书中一再提及的那样,作者不喜欢直白(甚至全书将近一半的篇幅都以引文的形式来写),所以在书中通篇埋藏着隐喻,仔细品味,竟发现其中暗含着《奥德赛》的线索,这一点几乎是与《尤利西斯》如出一辙,但是书中只在一处(一首诗中)出现了《奥德赛》的一个情节。单从这一点,《隐之书》已经足以显示出大师手笔。  要完全理解《隐之书》,如果没有很多有关西方的背景知识实在是很难。书中不遗余力地引用着希腊神话和北欧神话,这对西方人来说应该都不陌生;同时还有很多维多利亚时期文化名人的名字和作品以及事迹,尤其是在前半部书中,这些即便在西方也是非常人所熟知的,正如书中借一位电视台女记者之口带出的信息一样;另外,书中还涉及了不少西方女性主义——不是普通中国人所熟悉的或者说自我想象的女性主义,而是西方社会最初赋予“女性主义”这个词的那种女性主义——的东西。此外还有性心理学、修辞学、以及少量的基督教典故等等等等。  所有这些无疑给读者带来莫大的难度,包括它太过文学的写作手法,因此,我想,这部书即便是在西方也不大可能很受人们欢迎——我是指真正意义上的受欢迎,而不是从畅销的角度。  作者似乎也明白这一点,也或许是在成书的过程中逐渐明白,所以槐蔽在最后借男主人公的反思说明了自己对于如何读书的理解,那或者可以被看作是作者对读者阅读这部书的一些建议。  对于中译本的读者,其难读程度更甚,因为普通人们在那些背景知识方面都陌生至极。中译本的翻译很细腻,但仍然在两腔明猜个方面有着很大的遗憾:  其一,书中有大量的叙事体诗歌,译者很难在保持其叙事性的同时兼顾其诗歌的艺术性,因此难免生硬;  其二,同许多西方译作一样,译者在翻译一些人名——尤其是希腊神话中的人名时,或有意或无意地没有采用已经普遍流行的约定俗成的翻译,这对读者来说几乎是个灾难,如果不是对那些人与神的名字和来历非常熟悉,几乎没法对书中那本就显得生硬的大堆诗歌产生应有的概念。  当然,如果没有任何的背景知识,纯粹地把这部书当做一部普通的小说去读,只要读得下去,那也未尝不可,毕竟阅读也是可以分层次的。而我,也不知道自己看到了哪一层,再往深处还会有伍型什么。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