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1、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看,庄子的观点陷入了相对主义的泥沼。简单的说就是抹煞了事物之间确定的规定性,取消事物之间的界限,从而根本否定了事物的客观存在(我不知道你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单纯做马哲题的话,无疑这就是答案;但是,我个人并不太同意马哲的观点)。2、庄子此观点体现了他的齐物论思想。在庄子看来,是非之争缺乏判断的客观标准。价值在不同的主体之间显然不同,无法统一,即“俱不能相知也”。不同主体都有其独有的价值观念,哪一个才是正确的呢?庄子之所以齐是非,原因还在于在是非之争中,总伴着情感的无谓纠葛,世界还是这个世界,没有改变什么,而我们却忽喜忽怒,不亦悲哉?“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均,是之为两行。”去哀乐之情、无得失之患,方可至真逍遥之境地。而齐物就是人们为了追求他们自己所认为的最高价值,甚至可以陷入牺牲自己生命之大惑之中。君子殉名,小人殉利,在残生损性上没有本质的区别。《秋水》篇云:“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外在之名相皆乃虚幻,要用心去看穿这一层障碍,才能达到万物齐一的境界。不可太在乎外在名相,“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天道》)。当人与物融为一体,便可体会到“道”的存在,与万化同游。(就我个人观点而言,我非常喜欢庄子的哲学,在我穷困潦倒的时候,是庄子告诉我“总有路可走”;就而今的哲学趋势而言,庄子的哲学,就是存在主义哲学,庄子就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存在轮猛主义大师。)3、单纯从字面意思而言,就是“这也是那,那也是这”。不管是伟人、还是乞丐;不管是细菌、还是参尘袜天大树。以道观之,都是一样的。正如英国大哲学派桐激家罗素先生在《西方哲学史.绪论》中所说的:人是不是天文学家所看到的那种样子,是由不纯粹的碳和水化合成的一块微小的东西,无能地在一个渺小而又不重要的行星上爬行着呢?还是他是哈姆雷特所看到的那种样子呢?也许他同时是两者吗?有没有一种生活方式是高贵的,而另一种是卑贱的呢?还是一切的生活方式全属虚幻无谓呢?假如有一种生活方式是高贵的,它所包含的内容又是什么?我们又如何能够实现它呢?善,为了能够值得受人尊重,就必须是永恒的吗?(以前写了太多的哲学论文,早已疲倦。存乎心中,自己体悟吧!希望自己打了这么多的字,对你的问题能有用。)
© 版权声明